《為什麼Boros的implied APR和期貨基差Basis二者應當接近:通俗也嚴謹的解釋》 ---TL;DR--- 先把結論說在前面: 同一個到期日裡,“交割合約的年化基差(basis)”和“Boros 把資金費率固定化後得到的 Implied APR”,其實都在給同一件事定價——從現在持有到到期的“成本與收益” 是同一塊肉的不同吃法。
2/4 直覺版解釋:兩條不同的吃法,但是是同一塊肉 想像你要把“持有 BTC 到 9 月底”這件事的淨成本(或淨收益)提前鎖死: 🔷路 A:現貨+交割期貨空 做法:現貨多 + 期貨空 直覺:期貨通常比現貨略貴,這個“溢價”會在到期收斂為零,你把這段“溢價”提前鎖住了。 意義:這條路線把“持有到期的成本與收益的淨值”直接表現成固定年化回報,我們叫 basis。 🔷路 B:現貨多 + perp(永續合約) 空 + 在 Boros 上做空 YU 做法:現貨多 + perp 空,拿資金費率;資金費率會上下波動,不穩。 解決:在 Boros 上做空 YU,把接下來這段時間的資金費率固定化,得到一條固定的年化線,叫 Implied APR。 意義:同樣是把“持有到期的成本與收益的淨值”固定成一個年化回報,只是路徑是“perp + 固定化”。 同一塊肉,兩條吃法(期貨 vs perp+YU)。理論上兩邊的固定年化回報就應差不多;差很多就有套利把它們拽回來。
3/4 小例子 距離到期:60 天 你看到交割合約比現貨貴 1.2%;折成年化,大約是 7% 多,這就是 basis。 同時,Boros 裡把資金費率固定化得到的 Implied APR 也在 7% 多附近。 如果某天 Implied APR 跑到 9%、而 basis 只有 7%: 大資金更願意走“perp + 做空 YU”那條回報更高的路; 反過來則更願意走“現貨多 + 期貨空”。 這種“擇優切換”,就是推動兩者收斂的力量。
4/4 現實裡為什麼會“有點偏”(但不至於跑飛lol) 其實很好理解,二者接近,不代表完全一樣。偏差來自“怎麼付錢、在哪裡付錢” 🔷資金佔用與保證金結構不同 兩條路的保證金(IM/維持保證金)要求不同,佔用的資金就不同 → 資金的機會成本不同,報出來的年化會有一點點偏差。 實話說,目前雖然槓桿率非常低,但是其中 Boros 做空 YU 的佔用目前也通常較低(因為你交易的是“未來收益的貼現值”,不是整份現貨),但注意,這個值不是零。 🔷手續費與衝擊成本 盤口深度、滑點等,會讓一側略貴或略便宜。目前的Boros盤口還有進一步加深的空間。 大概Implied APR的無套利帶目前會挺寬的,但是沒有仔細估算。後續如果大家感興趣會進一步建模分析。
忘記 @boros_fi
4.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