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Kaff 📊
I’ve been tracking the evolution of #RWAs for a while.
And even though total onchain value has crossed $24.8B, most platforms still stop at just tokenization.
That’s why I think @RtreeFinance stands out.
They’re putting real-world assets onchain as well as engineering a new financial stack around them.
A thread 🧵 👇🏻

10.1K
gOcto!
I think we’re about to hit a weird convergence point between wallets, AI, and the economics of data and @OpenledgerHQ is sitting right at the collision zone.
@TrustWallet’s move with #OpenLedger confirmed a few things I’d been suspecting, but also dropped more than a few gems.
We’re watching the "fat protocol" thesis morph into the "fat wallet" thesis. The interface is the distribution.
Trust Wallet's been thinking hard about it, but what’s actually driving the shift is that AI can now mediate how users engage with everything underneath.
So now there’s a new meta testbed for:
– Specialized agents fine-tuned for crypto UX (fraud prevention, swap routing, safety rails)
– Wallets as the identity layer
– Choice-driven custody layered with AI-driven automation
– Guardrails to keep users in control even if the agent goes rogue
OpenLedger slots in with attribution as the core of economic fairness.
Their vision is to let users contribute their expertise, prove it cryptographically, and then route rewards onchain.
Your wallet becomes your face and your paycheck. Whether you're a Solidity dev feeding a model or just someone labeling Web3 scam txs, there’s yield attached.
We’ll go from clicking swap to saying “optimize my ETH yields,” and an agent will do the rest → Fine-tuned on DeFi data, proven onchain, and paying every contributor that made the decision possible.
If OpenLedger gets it right, $OPEN will be how knowledge finally gets paid.


Openledger8月5日 14:11
@TrustWallet 現在是 @OpenLedgerHQ 的客戶,正式使用我們的技術進行建設。
自豪地支持 Web3 最受信任的錢包之一,因為它擁抱可驗證的 AI。
聽 @Ramkumartweet 和 @EowynChen 在 @therollupco 上詳細解釋。
11.07K
我認為自從2021年以來,我們已經等待了一個相當長的#Defi夏季。
這次我感覺到DeFi回歸的跡象每天都變得更加明顯。
數字不會說謊:
✨ DeFi的總鎖倉價值(TVL)已飆升至1530億美元(2025年7月),是自2022年中期以來的最高點。這在短短3個月內恢復了57%的驚人增長。
✨ 以太坊主導著,鎖倉約780億美元,而像Aave和Lido這樣的大名氣各自約有330億美元。
✨ 僅借貸協議的TVL就超過了550億美元,從之前的低點大幅反彈。
同時,像Aave和Compound這樣的平台重新出現了雙位數的收益率,使DeFi的收益看起來比國債更具吸引力。
✨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與中心化交易所(CEX)的交易量比率在6月達到了29.02%的歷史新高,顯示出從中心化交易到去中心化交易的重大轉變。
✨ 每月DeFi收入正在蓬勃發展,7月達到2.163億美元,接近1月的歷史高點2.82億美元。主要由PancakeSwap、Ethena等主導。
✨ 機構資金流入顯著,來自Sharplink的超過16億美元和來自BitMine的超過30億美元直接進入DeFi收益策略,通過以太坊進行。
所有這些的基礎是基礎設施的進步:第二層、跨鏈橋和AI驅動的流動性工具使DeFi變得更加順暢和高效。
最近引起我注意的AI驅動流動性協議是#INFINIT,一鍵啟動的DeFi。
Infinit的酷產品,讓用戶可以創建自己的DeFi策略,並在每次其他人使用時賺取費用。
所以,我相信DeFi正在以更智能、更個性化的方式回歸,並且與用戶的需求更加一致。

28.54K
我最近一直在玩 @th3r0ar 錢包,老實說……
這感覺就像是移動優先的 #DeFi 本該從一開始就這樣。
大多數錢包要麼讓你面對一堆選項,要麼在你連接之前就把你鎖住,等你搞清楚的時候,已經花了 $30 的手續費,還被前跑了兩次。
然而 #R0AR 完全是不同的能量。
✅ 自我保管
✅ 你可以在同一個乾淨的界面上進行質押、交換、農耕、探索 NFT,並追蹤收益。
✅ 建立在 R0ARchain(基於 Optimism)上 → 快速、便宜,並且準備好進入 Superchain。
✅ 沒有橋接,沒有錢包陷阱,沒有 MEV 遊戲。
而且重點是:你甚至不需要連接你的錢包就能探索生態系統。
入口已開放,任務正在進行中,NFT 正在等待,全部都不需要簽名。
但如果你真的連接了……
→ Lion’s Share 讓你賺取三位數的年化收益率
→ LP 而不必擔心 MEV 瞄準
→ ERS NFT + Pride Points = 更高的收益倍數,深入越多收益越高
而這還只是測試版。
UI v2 和現實世界資產整合已經在路線圖上。
試試這個錢包:
探索這個平台:
關注 Pride: @th3r0ar

6.31K
📌 @Mira_Network 為什麼感覺如此不同?
我認為對於大多數 AI 項目來說,最終目標總是相同的:解決訓練困境。
基本上:如果你訓練一個模型使其更準確,它往往會變得更有偏見。
但如果你試圖通過使用更廣泛、更具多樣性的數據來修正偏見……你通常會得到更多的幻覺。
然而,@Mira_Network 採取了不同的路徑。
他們不是專注於一個完美的模型,而是讓多個模型相互驗證。
而且這是有效的——錯誤率從約 30% 降到約 5% 的真實任務上。
他們甚至目標是低於 0.1%,這真是瘋狂。
你已經可以看到它的實時效果:
✨ 如果你使用 Gigabrain,你正在基於 Mira 驗證的信號進行交易,勝率達到 92%
✨ Learnrite 構建的考試問題具有超過 90% 的事實可靠性
✨ Klok 每次都會給你由 4 個以上模型驗證的回應
這些應用程序都不需要從頭開始重新訓練模型。這就是 $Mira 所能實現的。

10.55K
早安!
我認為關於 $ETH 國庫的風險/回報權衡比大多數人所承認的要複雜得多。
當然,質押可以給你收益。在 3–5% 的年利率下,10 億美元的國庫每年可以產生 3000–5000 萬美元的收益。這在紙面上看起來很不錯。
但在實踐中,更多的收益意味著更少的流動性。
我一直在深入研究實際成本:提款排隊、智能合約風險、削減風險,以及現在的再質押層引入了更多的複雜性。
再加上 #LSDs,您就會承擔一堆風險,只是為了追求額外的收益。
我們已經看到這是如何發展的。
3AC 將 $stETH 循環使用以槓桿化 $ETH,當掛鉤破裂時,一切都崩潰了。
Curve 被抽乾,$stETH 開始以折扣交易,解除槓桿變得系統性。
這只是其中一個參與者。如果三到四個公共國庫建立類似的頭寸並需要同時解除槓桿,會發生什麼?
感覺在 DeFi 與公共資產負債表交匯的地方,正在形成系統性風險。
- #BitMine 希望持有並質押整個 $ETH 供應量的 5%。
- #SharpLink 已經擁有 13 億美元。整體而言,公共公司擁有超過 130 萬個 $ETH,並且這一數字還在增長。
如果即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流入再質押協議或收益循環,脆弱性的潛力會迅速累積。
對於 $BTC,我一直認為這很簡單:你持有它。
如果你很激進,或許可以借用它。但管理 $ETH 國庫則是另一回事。這裡沒有可以簡單地 "hodl and chill" 的 Michael Saylor 等級的人物。
每一個被燒掉、質押或再質押的 $ETH 都變得更難出售。這加強了價格底線,但也提高了風險。
因為熊市的情況不僅僅是價格問題,還涉及流動性風險。
這是關於每個人都需要解除槓桿的時刻,但系統並不是為了讓這一切乾淨地發生而建立的。
我認為我們正進入一個國庫管理者需要超越資產負債表的時代。
他們需要建模驗證者經濟學、定價智能合約風險,並建立實時流動性緩衝。
這是避免這成為另一個警示故事的唯一方法。

103.75K
#以太坊並不是僅僅因為成為更快的比特幣而成為以太坊。
它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樣子,是因為它讓人們能夠基於邏輯建立整個經濟體系。
我一直覺得這個想法很有力量,從貨幣到可編程價值的轉變。
$OPEN 之所以有趣,是因為它正在構建實際的基礎設施,讓 AI 在鏈上運作,推理不再只是黑箱,而是一個交易。
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哪個數據集影響了輸出。
而且背後的人:驗證者、策展人、微調者,他們都會自動獲得報酬。
對我來說,這就是 AI 中真正的可組合性:
→ 作為服務的歸屬
→ 數據的版稅
→ 可編程的代理執行
→ 可貨幣化事件的推理
@OpenledgerHQ 是為了那些將塑造代理如何學習、適應和在網絡中協作的激勵措施。


Openledger Foundation8月1日 22:09
OPEN 是 AI 的以太坊
12.38K
我一直在觀察項目在 #Kaito 上線後發生了什麼。
老實說,他們中的大多數消失得和崛起得一樣快。
但有幾個,他們沒有逃過 TGE 後的拋售,但他們也沒有屈服於此。
1/ $NEWT
在 4 天內上漲了 +144%,交易量巨大
→ 在激增的那天交易額達到 $500M–$1.7B
→ 現在通過點循環和微參與重新建立動能
2/ $SOPH
在 2 週內從 $60M 反彈到 $102M 市值
→ 交易量再次上升
→ 產品演進 + 質押飛輪 = 第二波的信號
3/ $IP
從底部(6 月 25 日)上漲了 +135%
→ 現在接近其歷史最高點
→ 持有以迷因能量、任務和活躍的質押獎勵為主題的敘事
他們理解了大多數人錯過的事情:
Kaito 給你借來的能量。但要維持它,你需要回報系統,讓用戶在排行榜消失後仍然有理由留下、行動和相信。
這就是區分一次性閃光和長期飛輪的所在。
所以我得出的結論是:
→ 獲得用戶很簡單,只要你願意付錢。
→ 留住他們?那需要設計。循環。文化。耐心。
也許新的元宇宙不是你啟動的聲音有多響亮,而是你復出的安靜程度能夠保持注意力。

48.3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