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塞哥
19年入圈韭菜,沉迷Crypto无法自拔,数据分析,视频聊项目 | B站:塞哥Web3 | 油管、小红书视频合辑:EvanCrypto17 | X 私信可能会被官方屏蔽 | Telegram:EvanIs17 | 谢谢你的关注✨
兄弟们宣布个大事,小塞我也入职啦!
鉴于这篇 ERC-7943 的文章惊动了 Brickken 官方@Brickken ,他们公司的营销负责人 TG 上私信问我有没有兴趣当他们的大使。
我再三考虑还是接了,所以很荣幸我能成为 Brickken 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文区大使。
在接之前,我已经在网上完全调研了他们公司。Brickken 是一家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公司,他们的联创 @xaler2 上次在文章中也说了,就是 ERC-7943 的作者。
该公司是一家面向 B 端的 RWA 平台,简单来说就是他们为企业级客户提供 RWA 资产上链解决方案,并最终将 RWA 资产上链并做出交易平台交付给客户。后续也有计划推出自己的 RWA 资产市场。
目前 Brickken 已经成功将 3 亿美元的资产上链,并拥有 3500w 美元的 TVL。这家公司已经发了 Token 叫 $BKN , 市值还比较小,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可能 Brickken 在出 RWA 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很多 RWA 资产在代币化的过程中有相似性,因此提出了 ERC-7943 这个标准。
我的工作也比较简单,就是在推特及时为大家跟进 Brickken 、ERC-7943 的最新进度或者进行 RWA 的一些知识分享,大概频率是一周一次,有机会我也会拍拍视频。
如果中文区有兴趣想做 RWA 项目的老板,也可以找我对接。
除此之外,日常分享 Crypto 知识,拍摄投研视频我也会继续做,这两者并不冲突~
所以 Congrats to me!Get 第一份圈内工作(算是吧)!
@Brickken @xaler2 @EdwMata


塞哥8月12日 11:20
《ETH 涨到 1w ?痴人说梦!—— 直到我看到这个提案》
“研究了 ERC-7943,我仿佛看到了 ERC-20、ERC-721 ‘先贤’的影子,ETH 或许真能借此上 1w,我必须拍一个视频聊聊,太兴奋了!”
这是我研究 ERC-7943 后给朋友的一句话。现在看来,由于内容晦涩难懂,且各种数字、提案、专业术语较多,以文字形式写一篇文章较为合适,废话不多说,直入主题。
下文大致有这么几块内容:
1⃣以太坊提案基础概念
2⃣ERC-7943 提案的内容
3⃣适合 RWA 资产合规上链的代币标准
4⃣当下 RWA 资产上链使用的代币标准
5⃣ERC-3643 与 ERC-7943 的详细对比讨论
6⃣我的奇思妙想
————————————————————
❓什么是 ERC/EIP?(熟悉的朋友跳过)
EIP 全称 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 (以太坊改进提案),就是允许任何人对以太坊进行改进提案(提意见)。可以是核心代码层,也可以是应用层,总之你觉得以太坊哪里需要改你就可以提,然后你的提案后面就会跟一个数字唯一标识。比如小塞我就可以提了一个 EIP-888。
但是否执行要经过以太坊社区多轮讨论审核,例如我们经常听说的以太坊升级就是根据不同的 EIP,对以太坊进行升级改进。
这是以太坊的 EIP 提案社区:
ERC 全称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 (以太坊意见征求稿),则是 EIP 的一种形式,大家也能在上面的网站看到 ERC 专栏。简单理解就是 ERC 专注在以太坊的应用改进上,使以太坊的应用更广泛或者更方便。
——————————————————
❓什么又是 ERC-20/721/1155?(熟悉的朋友跳过)
ERC-20/721/1155 就是上述的提案之一,那为什么这几个提案这么重要?
ERC-20 定义了“同质化代币”标准,说人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发行很多数量的某个代币,我们常见的代币一大部分都是 ERC-20 形式的。比如 LINK、UNI、AAVE、Pepe 以及其他各种 meme 山寨币,在以太坊都是以 ERC-20 形式存在的。
ERC-721 则是“非同质化代币”标准,听不懂?我换个名字你就明白了 —— NFT。就是这个代币只能有一个,也就对应着只有一个人能持有这个东西。
ERC-1155有点难理解,简单来说你用这个协议创造代币,你可以指定你的代币是 ERC-20 还是 ERC-721 ,并且还支持“批量”的功能,因为上述两种代币只能进行单笔转账(并不是本轮讨论的重点)。
——————————————————
了解了上述基础信息,我们进入正题:
❓‼️什么是 ERC-7943?
原提案在这:
ERC-7943: uRWA - Universal Real World Asset Interface,An interface for common base tokens defining compliance checks, transfer controls, and enforcement actions for Real World Assets (RWAs).
翻译过来 ERC-7943 是一种通用的 RWA 资产类型。
是一种符合合规检查、转账可控、甚至强制执行的代币。
讲人话就是可以将任意资产以该代币形式上链,但是该代币有了被监管/管控的功能。
该提案由 @xaler2 在 5 月提出的,这老哥是 OpenZeppelin @OpenZeppelin 敲代码的,熟悉这个组织的或者写过智能合约代码都知道,该组织就提供了 ERC-20/721/1155 的标准代码库,在以太坊技术圈很有名。因此这老哥的技术能力应该毋庸置疑。
同时这老哥也是 Brickken @Brickken 的 Co-founder,这个公司是专门做 RWA 的。ERC-7943 提案该公司也在做支持。
——————————————————
❓ERC-7943 到哪一步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正常的 ERC 提案上线要经历的步骤:
1) 提案起草 Draft:社区成员起草详细提案与代码
2)审查阶段 Review:由社区人员与核心开发商量能否上线、怎么改进,最后形成一个社区都没啥异议更加标准的提案或者打回。
3)确认时间 Last Call:最后 14 天,大家再 Review 还有什么问题不。
4)最终上线:上线以太坊测试网、主网,提供该标准的代码。
ERC-7943,7 月 31 日进入了 2 阶段,这是决定 ERC 是否上线的决定阶段,过了就基本上了,过不了就寄了,这个阶段往往看以太坊社区对于这个 ERC 的共识强不强,异议多不多,还有其他安全性,标准性问题,通常会持续 2 个月到 2 年不等,看社区的支持程度。
以太坊社区关于 ERC-7943 主要的讨论在
ethereum-magicians :
还有 github 的代码库:
目前在 ethereum-magicians 有一个争议,该提案与之前 ERC-3643 的冲突比较大,因为这两者的代币类标准都是面向 RWA 的,开发者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所以我在下文总结了一下目前适合 RWA 资产的 ERC 代币标准的区别。
——————————————————
✅ 关于 RWA 资产上链拓展内容、自我观点与想法
下述内容是我认为适合做 RWA 上链的代币形式,关于 ERC-3535、ERC-3643、ERC-7943、ERC-1400、ERC-2222 的讨论都为个人观点,并非客观。首先我们通过这个表格了解一下各个标准的内容以及各自的特色(参考了 GPT)
通过上述表格与参考菠菜 @bocaibocai_ 与孟岩老师 @myanTokenGeek 的代码和文章:
个人认为,ERC-3525 虽在代币形式层面契合部分复杂情况下的 RWA ,但缺少强调合规层面的管控;
ERC-1400 则专门针对证券类型代币的标准;
ERC-2222 则拥有收益派发功能;
以上标准都缺少 RWA 的“大一统”特性,RWA,Real World Assets,应一个标准尽可能地支持更多现实类型资产,并要附带强制合规功能。监管方要的是绝对控制,这也是我认为 Ondo 为什么要做‘机房链’。
所以如今 ERC-3643 被 SEC 主席点名。
从两边的提案与代码,我认为 ERC-7943 更像是 3643 的简洁版本,ERC-7943 重点强调“合规”功能,对任意 RWA 资产类型都交由引用的人重新设计“个性化 RWA 资产功能”的函数。
因此 ERC-7943 也命名为 uRWA - Universal Real World Asset Interface,通用 RWA 资产接口。
说人话就是 ERC-7963 仅仅设计了冻结、强制转移、白名单等功能,其他想生息或者拆分,再写函数表示即可。
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放股息,或者添加任何你想要的 RWA 资产功能,ERC-7943 仅提供了“合规”功能。
“我给了你合规的钥匙,你想开哪个 RWA 资产的抽屉?”
——————————————————
🆚接下来我会再详细讨论 ERC-3643 与 ERC-7963 的差别,以让我们更好理解这两类资产类型的区别(完全个人观点)
我们直接拉底层函数看看。
ERC-3643 可以实现 ERC-7943 目前的所有功能,而且拥有一个 OnchainID 的 ID 指到一个身份认证的合约,来实现 KYC 实名功能。这个合约它存储并管理用户的身份信息、权限、验证数据等。
但 ERC-7943 在设计时舍弃了 KYC 的功能,作者 @xaler2 认为 3643 不够简洁, KYC 并不是 RWA 资产的必须选项,如有需要可再继承类添加相应功能,具体的他举了 Promissory notes 资产与政府 RWA 项目。
详见:
因此他将很多 ERC-3643 中的 MUST 变为了 Maybe,放出很多自定义的功能。
仅仅编写了“强制转账”、“冻结地址”、“获取冻结地址的代币数量”、“转账权限”、“白名单”。
但 ERC-3643 的编写者认为,不用为小众的 RWA 资产考虑。总之都有点要吵起来的意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最终的我的看法还是:
ERC-7943 更简洁,面向范围更大,ERC-3643 更细致,但相对来说面窄了一点点。同时讨论区有一个律师发表了意见,很多国家的法律对于 OnchainID 这种将身份信息放在链上不太友好。
因此从技术上来看,我个人是偏向支持 ERC-7943 的。
但诚然,ERC-7943 还在早期,还有很多需要以太坊社区成员讨论。
而 ERC-3643 已经形成标准,且运行很久了,已经有了该标准的组织 @ERC3643Org ,并已得到了很多机构的支持,也被 SEC 主席点名了。
——————————————————
⬇️当下 RWA 资产在链上的主要代币化流通形式是什么样的?
通过 的数据我们可以看见,目前主流的 RWA 资产在链上都是以基础 ERC-20 + 自定义扩展功能实现的。
因此 ERC-3643 好像在 RWA 中应用也没想象的那么广,毕竟目前的主流资产都没有采用其方案,只有一小撮人达成共识用了,背后还是好几家的公司在推进。所以不能说 ERC-7943 没有机会 flip。
———————————————————
✅如果你看到这,那我们回到开始的话题,我为什么兴奋?
最近 ETH 价格大家有目共睹,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有讨论,涨是好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但这样涨是不健康的:
以太坊的上涨应该是生态的繁荣带来 ETH 的燃烧/通缩/紧缺,我们细数过去我听说/见过的牛市:
17 年 ICO 牛市,ERC-20 代币标准上线,万物上链,齐刷刷拉盘。
20-21 年 Defi + NFT,新的叙事与资产类型爆火(ERC-721 18 年就上线了,但 21 年炒火了)
我们发现每一轮牛市都会有一种资产类型的代币会火,甚至去年比特币铭文那一波也是新的资产类型。
参考历史,新的代币类型很大概率会成为以太坊本轮牛市下一阶段的主题,毕竟就像 @HAZENLEE_ 所说,“你不会真指着华尔街拿真金白银拉到高点给你解套呢?”
而为什么是 RWA 代币类型,或者说概率很大?我们能从种种迹象看出以太坊将在这轮周期会主走 RWA 叙事:
V 神已经将以太坊从“世界计算机”改口为“世界金融账本”
Ethereum 上线从未宕机,Tom Lee 说它很适合做金融产品层,因此疯狂 CX 华尔街。
类似 Robinhood 这样的大机构在以太坊生态上建立 RWA 资产(我没找到Robinhood 在 Arbitrum 上用的什么代币类型,有懂的可以探讨一下)
等等等等......
所以不仅我认为,很多人也认为 RWA 将会是这轮牛市的主旋律,也会是区块链走向 Mass Adoption 的第一大步。
但我一直苦于普通人根本没有参与 RWA 的点来吃上红利,而恰好,这个时间段出现了 ERC-7943,现在看下来,或许真是一个突破口。
——————————————————
⬇️下面再说点我的臆想:
因为ERC-7943 够 Universal,够简洁,而且比 ERC-3643 更容易做出来,且更被容易包装成合规“RWA”概念。
小塞我期待的其实不是股票上链、不是债券上链,更不是什么房地产碳信用上链,我期待的是舅舅家的椅子也能上链,那种 fomo 才是狂暴大牛应有的东西。目前来看 ERC-7943 可以做到,也能讲出好听的故事。
但冷静理性地想想,若 ERC-7943 能火,那背后肯定有无数华尔街、阴谋集团的操盘,他们要看上该代币类型才行。
——————————————————
✅So,倘若,万一,如果这个代币类型真火了,我们普通人有哪些机会?
首当其冲,肯定是第一个应用 ERC-7943 的代币,那时候不管你是什么 RWA(股票债券那种就算了,与真实价格锚定)一定要那种含糊不清的,越抽象越好,比如某某不入流公司的收益凭证,某个荒郊野岭的属地权。
然后,就是该类型资产的交易所,那是一级市场玩家应该关注的。
目前我就想到这两种方式可以参与。
剩下的内容要挂图,继续写在 Thread 里⬇️




36.11K
好久不写投研,写了就被抄袭😅
@CoinRank_io 又不是不给你们用,最起码提一嘴哥们啊亏我激动地翻到作者简介,还以为是我呢
哥们凌晨出差机场研究 EIP 论坛,看各个 ERC 提案对比,看底层代码函数,写文画图。
你们可倒好, “GPT 帮我总结一下”就成自己的了,佩服!


塞哥8月12日 11:20
《ETH 涨到 1w ?痴人说梦!—— 直到我看到这个提案》
“研究了 ERC-7943,我仿佛看到了 ERC-20、ERC-721 ‘先贤’的影子,ETH 或许真能借此上 1w,我必须拍一个视频聊聊,太兴奋了!”
这是我研究 ERC-7943 后给朋友的一句话。现在看来,由于内容晦涩难懂,且各种数字、提案、专业术语较多,以文字形式写一篇文章较为合适,废话不多说,直入主题。
下文大致有这么几块内容:
1⃣以太坊提案基础概念
2⃣ERC-7943 提案的内容
3⃣适合 RWA 资产合规上链的代币标准
4⃣当下 RWA 资产上链使用的代币标准
5⃣ERC-3643 与 ERC-7943 的详细对比讨论
6⃣我的奇思妙想
————————————————————
❓什么是 ERC/EIP?(熟悉的朋友跳过)
EIP 全称 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 (以太坊改进提案),就是允许任何人对以太坊进行改进提案(提意见)。可以是核心代码层,也可以是应用层,总之你觉得以太坊哪里需要改你就可以提,然后你的提案后面就会跟一个数字唯一标识。比如小塞我就可以提了一个 EIP-888。
但是否执行要经过以太坊社区多轮讨论审核,例如我们经常听说的以太坊升级就是根据不同的 EIP,对以太坊进行升级改进。
这是以太坊的 EIP 提案社区:
ERC 全称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 (以太坊意见征求稿),则是 EIP 的一种形式,大家也能在上面的网站看到 ERC 专栏。简单理解就是 ERC 专注在以太坊的应用改进上,使以太坊的应用更广泛或者更方便。
——————————————————
❓什么又是 ERC-20/721/1155?(熟悉的朋友跳过)
ERC-20/721/1155 就是上述的提案之一,那为什么这几个提案这么重要?
ERC-20 定义了“同质化代币”标准,说人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发行很多数量的某个代币,我们常见的代币一大部分都是 ERC-20 形式的。比如 LINK、UNI、AAVE、Pepe 以及其他各种 meme 山寨币,在以太坊都是以 ERC-20 形式存在的。
ERC-721 则是“非同质化代币”标准,听不懂?我换个名字你就明白了 —— NFT。就是这个代币只能有一个,也就对应着只有一个人能持有这个东西。
ERC-1155有点难理解,简单来说你用这个协议创造代币,你可以指定你的代币是 ERC-20 还是 ERC-721 ,并且还支持“批量”的功能,因为上述两种代币只能进行单笔转账(并不是本轮讨论的重点)。
——————————————————
了解了上述基础信息,我们进入正题:
❓‼️什么是 ERC-7943?
原提案在这:
ERC-7943: uRWA - Universal Real World Asset Interface,An interface for common base tokens defining compliance checks, transfer controls, and enforcement actions for Real World Assets (RWAs).
翻译过来 ERC-7943 是一种通用的 RWA 资产类型。
是一种符合合规检查、转账可控、甚至强制执行的代币。
讲人话就是可以将任意资产以该代币形式上链,但是该代币有了被监管/管控的功能。
该提案由 @xaler2 在 5 月提出的,这老哥是 OpenZeppelin @OpenZeppelin 敲代码的,熟悉这个组织的或者写过智能合约代码都知道,该组织就提供了 ERC-20/721/1155 的标准代码库,在以太坊技术圈很有名。因此这老哥的技术能力应该毋庸置疑。
同时这老哥也是 Brickken @Brickken 的 Co-founder,这个公司是专门做 RWA 的。ERC-7943 提案该公司也在做支持。
——————————————————
❓ERC-7943 到哪一步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正常的 ERC 提案上线要经历的步骤:
1) 提案起草 Draft:社区成员起草详细提案与代码
2)审查阶段 Review:由社区人员与核心开发商量能否上线、怎么改进,最后形成一个社区都没啥异议更加标准的提案或者打回。
3)确认时间 Last Call:最后 14 天,大家再 Review 还有什么问题不。
4)最终上线:上线以太坊测试网、主网,提供该标准的代码。
ERC-7943,7 月 31 日进入了 2 阶段,这是决定 ERC 是否上线的决定阶段,过了就基本上了,过不了就寄了,这个阶段往往看以太坊社区对于这个 ERC 的共识强不强,异议多不多,还有其他安全性,标准性问题,通常会持续 2 个月到 2 年不等,看社区的支持程度。
以太坊社区关于 ERC-7943 主要的讨论在
ethereum-magicians :
还有 github 的代码库:
目前在 ethereum-magicians 有一个争议,该提案与之前 ERC-3643 的冲突比较大,因为这两者的代币类标准都是面向 RWA 的,开发者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所以我在下文总结了一下目前适合 RWA 资产的 ERC 代币标准的区别。
——————————————————
✅ 关于 RWA 资产上链拓展内容、自我观点与想法
下述内容是我认为适合做 RWA 上链的代币形式,关于 ERC-3535、ERC-3643、ERC-7943、ERC-1400、ERC-2222 的讨论都为个人观点,并非客观。首先我们通过这个表格了解一下各个标准的内容以及各自的特色(参考了 GPT)
通过上述表格与参考菠菜 @bocaibocai_ 与孟岩老师 @myanTokenGeek 的代码和文章:
个人认为,ERC-3525 虽在代币形式层面契合部分复杂情况下的 RWA ,但缺少强调合规层面的管控;
ERC-1400 则专门针对证券类型代币的标准;
ERC-2222 则拥有收益派发功能;
以上标准都缺少 RWA 的“大一统”特性,RWA,Real World Assets,应一个标准尽可能地支持更多现实类型资产,并要附带强制合规功能。监管方要的是绝对控制,这也是我认为 Ondo 为什么要做‘机房链’。
所以如今 ERC-3643 被 SEC 主席点名。
从两边的提案与代码,我认为 ERC-7943 更像是 3643 的简洁版本,ERC-7943 重点强调“合规”功能,对任意 RWA 资产类型都交由引用的人重新设计“个性化 RWA 资产功能”的函数。
因此 ERC-7943 也命名为 uRWA - Universal Real World Asset Interface,通用 RWA 资产接口。
说人话就是 ERC-7963 仅仅设计了冻结、强制转移、白名单等功能,其他想生息或者拆分,再写函数表示即可。
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放股息,或者添加任何你想要的 RWA 资产功能,ERC-7943 仅提供了“合规”功能。
“我给了你合规的钥匙,你想开哪个 RWA 资产的抽屉?”
——————————————————
🆚接下来我会再详细讨论 ERC-3643 与 ERC-7963 的差别,以让我们更好理解这两类资产类型的区别(完全个人观点)
我们直接拉底层函数看看。
ERC-3643 可以实现 ERC-7943 目前的所有功能,而且拥有一个 OnchainID 的 ID 指到一个身份认证的合约,来实现 KYC 实名功能。这个合约它存储并管理用户的身份信息、权限、验证数据等。
但 ERC-7943 在设计时舍弃了 KYC 的功能,作者 @xaler2 认为 3643 不够简洁, KYC 并不是 RWA 资产的必须选项,如有需要可再继承类添加相应功能,具体的他举了 Promissory notes 资产与政府 RWA 项目。
详见:
因此他将很多 ERC-3643 中的 MUST 变为了 Maybe,放出很多自定义的功能。
仅仅编写了“强制转账”、“冻结地址”、“获取冻结地址的代币数量”、“转账权限”、“白名单”。
但 ERC-3643 的编写者认为,不用为小众的 RWA 资产考虑。总之都有点要吵起来的意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最终的我的看法还是:
ERC-7943 更简洁,面向范围更大,ERC-3643 更细致,但相对来说面窄了一点点。同时讨论区有一个律师发表了意见,很多国家的法律对于 OnchainID 这种将身份信息放在链上不太友好。
因此从技术上来看,我个人是偏向支持 ERC-7943 的。
但诚然,ERC-7943 还在早期,还有很多需要以太坊社区成员讨论。
而 ERC-3643 已经形成标准,且运行很久了,已经有了该标准的组织 @ERC3643Org ,并已得到了很多机构的支持,也被 SEC 主席点名了。
——————————————————
⬇️当下 RWA 资产在链上的主要代币化流通形式是什么样的?
通过 的数据我们可以看见,目前主流的 RWA 资产在链上都是以基础 ERC-20 + 自定义扩展功能实现的。
因此 ERC-3643 好像在 RWA 中应用也没想象的那么广,毕竟目前的主流资产都没有采用其方案,只有一小撮人达成共识用了,背后还是好几家的公司在推进。所以不能说 ERC-7943 没有机会 flip。
———————————————————
✅如果你看到这,那我们回到开始的话题,我为什么兴奋?
最近 ETH 价格大家有目共睹,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有讨论,涨是好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但这样涨是不健康的:
以太坊的上涨应该是生态的繁荣带来 ETH 的燃烧/通缩/紧缺,我们细数过去我听说/见过的牛市:
17 年 ICO 牛市,ERC-20 代币标准上线,万物上链,齐刷刷拉盘。
20-21 年 Defi + NFT,新的叙事与资产类型爆火(ERC-721 18 年就上线了,但 21 年炒火了)
我们发现每一轮牛市都会有一种资产类型的代币会火,甚至去年比特币铭文那一波也是新的资产类型。
参考历史,新的代币类型很大概率会成为以太坊本轮牛市下一阶段的主题,毕竟就像 @HAZENLEE_ 所说,“你不会真指着华尔街拿真金白银拉到高点给你解套呢?”
而为什么是 RWA 代币类型,或者说概率很大?我们能从种种迹象看出以太坊将在这轮周期会主走 RWA 叙事:
V 神已经将以太坊从“世界计算机”改口为“世界金融账本”
Ethereum 上线从未宕机,Tom Lee 说它很适合做金融产品层,因此疯狂 CX 华尔街。
类似 Robinhood 这样的大机构在以太坊生态上建立 RWA 资产(我没找到Robinhood 在 Arbitrum 上用的什么代币类型,有懂的可以探讨一下)
等等等等......
所以不仅我认为,很多人也认为 RWA 将会是这轮牛市的主旋律,也会是区块链走向 Mass Adoption 的第一大步。
但我一直苦于普通人根本没有参与 RWA 的点来吃上红利,而恰好,这个时间段出现了 ERC-7943,现在看下来,或许真是一个突破口。
——————————————————
⬇️下面再说点我的臆想:
因为ERC-7943 够 Universal,够简洁,而且比 ERC-3643 更容易做出来,且更被容易包装成合规“RWA”概念。
小塞我期待的其实不是股票上链、不是债券上链,更不是什么房地产碳信用上链,我期待的是舅舅家的椅子也能上链,那种 fomo 才是狂暴大牛应有的东西。目前来看 ERC-7943 可以做到,也能讲出好听的故事。
但冷静理性地想想,若 ERC-7943 能火,那背后肯定有无数华尔街、阴谋集团的操盘,他们要看上该代币类型才行。
——————————————————
✅So,倘若,万一,如果这个代币类型真火了,我们普通人有哪些机会?
首当其冲,肯定是第一个应用 ERC-7943 的代币,那时候不管你是什么 RWA(股票债券那种就算了,与真实价格锚定)一定要那种含糊不清的,越抽象越好,比如某某不入流公司的收益凭证,某个荒郊野岭的属地权。
然后,就是该类型资产的交易所,那是一级市场玩家应该关注的。
目前我就想到这两种方式可以参与。
剩下的内容要挂图,继续写在 Thread 里⬇️




18.98K
传统行业 —— 根据你的盈利水平和所处赛道进行合理估值,连续三年盈利可上市 IPO 融资。
币圈 —— 根据攒局人的能量进行融资,脑袋一拍就是估值,项目可以不赚钱,上所卖币赚钱就行了。

Viki_Nan.mp32025年7月28日
【Web3 VC的融资和估值是怎么来的?】
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同样是融资1千万美元的项目,有的估值是1个亿,有的估值是2个亿?
你有没有疑惑过,影响web3项目融资额和估值关系的变量有哪些?
为什么有的项目能把估值抬到天上,但TGE之后便一路破发;而有的项目无人在意悄悄低开,却能连续好几天涨服众人?
在一个VC项目中——项目方做局,VC打钱,交易所上币,散户接盘👉这四方力量,究竟是如何博弈的?
————————————————
上面这些问题也是我面对VC币一直以来的困惑🤔——对于web3项目,多少钱的融资应该对应多少钱的估值呢?
于是,我根据rootdata上所有可查询的数据,汇总了615个项目的融资额和估值,整理成了一张详细的表格,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先说最最核心的数据结论:600多个项目的“估值/融资总额”倍数的中位数是10,平均数是12,这是最核心的benchmark,也是我认为最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这意味着,普遍而言,当一个 Web3 项目获得 1 千万美元的 VC 融资时,其在融资阶段被认可的估值通常在 1 亿美元左右。
对于我们普通散户投资者来说,这个数字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它提供了一个快速判断项目估值是否“普遍合理”的标尺。如果你看到一个项目以远超这个平均水平的倍数进行融资(比如 1 千万融资,估值却是 2 亿甚至 3 亿),那么你就需要提高警惕了。这可能预示着项目估值存在泡沫,或者早期投资者对项目未来 FDV 的期望被过度推高,从而增加了你作为二级市场接盘方的风险。
————————————————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首先长文预警⚠️本文将会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方法论:研究这个数据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2️⃣数据来源
3️⃣数据的分析与解读:融资额和估值的相关性,“估值/融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不同的融资轮次、融资金额、融资年份对“估值/融资”的影响
4️⃣不同市场环境下,项目方、VC、交易所、普通投资者的关系推演
5️⃣结论:数据的参考意义和不足之处
————————————————
🟢【第一部分:方法论】🟢(有点长,但是建议阅读)
传统的风险投资模式中,融资额与估值的关系清晰明了。一个项目获得 X 金额的融资,对应的投后估值是 Y,那么 VC 理论上获得的股权比例便是 X/Y。这个股权比例在传统公司中通常是透明的、受法律约束的,并被记录在Cap Table中。它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项目自身的吸引力与潜力: 项目的技术创新、市场规模、团队背景等。
-项目方的议价能力: 如果项目受到众多 VC 追捧,项目方自然有更强的议价权,能以更高估值出让更少股权。
-项目所处的阶段: 早期项目风险高,估值模型可能基于未来预测如现金流折现,可能出让更多股权;而后期项目有营收和用户基础,估值更为成熟和稳定。
-市场环境: 牛市下整体估值水平会更高。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加密货币领域,情况则变得截然不同,且更为复杂。传统的估值逻辑和“融资额/估值 = 持币比例”这一等式,在这里面临着巨大的变形👇
✅加密货币领域与传统 VC 投资的巨大区别
在 Web3 投资中,存在以下几个关键区别,使得简单套用传统估值逻辑变得困难重重:
1️⃣持币比例与代币经济学的高度不透明性:
-与传统股权的 Cap Table 不同,Web3 项目的代币初始分配比例以及详细的解锁和锁仓时间表,往往不是强制公开或完全透明的。
-模糊用途的代币储备(如“生态系统基金”或“社区基金”)的最终分配和使用缺乏明确监管,为项目方和早期投资者提供了操作空间,使得 VC 实际获得的“有效持币比例”可能远超其名义上的“融资额/估值”比例。
-代币供应量也可能是动态变化的(通胀/通缩),进一步增加了不确定性。
2️⃣估值逻辑的多元与弹性:
-Web3 项目的估值,除了传统方法,还深度依赖于代币经济模型、社区规模与活跃度、网络效应、赛道热度以及市场情绪。
-很多时候,估值并非严格基于项目的实际情况或现金流,而更像是一种【需求定价法】❗️即根据项目方“希望融到多少钱”和 VC “预期赚多少倍”来倒推。
特别是在牛市中,项目方和 VC 有【动机】和【机会】合谋,可能以“退出时的流动性和预期回报”为基准来倒推当前的估值,而不是反过来根据正常的实际成本和持币比例来定价。这使得估值更像是TGE时 FDV的一个“预期锚点”。
3️⃣信息不对称与监管滞后:
Web3 领域缺乏成熟、统一的监管框架和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这导致信息高度不对称,项目方和 VC 拥有远超普通散户的信息优势。这为项目方和 VC 利用规则弹性、进行利益最大化的操作提供了土壤。
✅那么,“估值/融资比例”在 Web3 领域有何实际意义?
尽管存在上述复杂性,“估值/融资比例”在加密货币领域仍然具有横向对比意义和指导价值:
1️⃣衡量市场预期:
它成为了项目 TGE 后,市场判断其 FDV 是否合理或破发的一个重要参照基准。
2️⃣揭示 VC 的稀释成本
从 VC 角度看,这个比例显示了他们在“纸面估值”上为获得相应代币份额所付出的“稀释成本”。比例越高,意味着他们在名义上获得的代币份额越少。
然而,这种名义上的稀释,可能掩盖了 VC 通过其他渠道(如额外代币分配、优惠条款)获得的实际利益,使得他们的“有效持币比例”可能高于名义值。研究这个比例,有助于我们推测 VC 和项目方之间是否存在这样的“隐性交易”。
3️⃣洞察市场情绪与行业泡沫:
通过对大量项目数据的分析,这个比例的平均值和中位数(10-12),可以作为当前市场环境下 Web3 项目普遍估值水平的 benchmark。
当个别项目的该比例显著高于行业均值时,这应该成为一个强烈的警示信号。它可能预示着过度炒作、估值泡沫,以及项目方和早期 VC 存在高度一致的“推高估值、高位出货”的短期动机,将巨大的风险转嫁给后续的二级市场散户投资者。
————————————————
🟢【第二部分:数据来源】🟢(可以跳过😂)
为了深入分析 Web3 项目的融资与估值关系,本文的数据均来源于 @RootDataCrypto 。
【数据收集方式与范围】
-手动收集: 鉴于 RootData 网站 API 接口的高昂费用,本次数据收集工作完全通过纯手动方式完成(电子乞丐实锤了😢)。这保证了对每个项目数据的审阅,但也意味着收集过程耗时较长。
-筛选标准:
1️⃣以“估值”为核心筛选条件: 本研究主要关注融资额与估值的关系,因此只收集了所有在 RootData 上公开披露了具体估值金额的项目。
2️⃣剔除无效数据:融资金额非明确数字: 排除了那些融资金额未公开、或未披露具体数字(如“数百万美元”、“未公开”)的项目。面向普通投资者的融资轮次: 剔除了 IDO、Public Sale等直接面向普通投资者的融资轮次。
-数据处理逻辑:
1️⃣总融资金额的计算: 对于每个项目,其总融资金额是将其所有 VC 融资轮次(种子轮、A 轮、B 轮等)的融资金额进行加总。
2️⃣估值的选取: 为了尽可能反映项目在某一时点的最新机构认可估值,我们统一选取了项目有记录的最后一轮估值数据。
【数据的局限性与权衡】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尽管付出了大量努力进行数据收集与筛选,但受限于以下因素,本次研究的数据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手动收集的潜在误差: 个别项目数据可能存在偏误,尽管已尽力核对,但未能进行从头到尾的完整校对。
-数据时效性与公开性: 并非所有项目的估值和融资细节都完全公开。部分项目的最新融资信息可能尚未被收录或披露不详。
-未统计 TGE FDV 数据: 本研究的核心分析基于 VC 融资阶段的估值数据,尚未获取项目 TGE 当日的 FDV 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对比和验证。这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Flag 🚩+1)。
————————————————
🟢【第三部分: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融资额和估值的相关性】
图表1️⃣:散点图:融资总额与估值金额的相关性(对数刻度)
【数据结论】:
⭕️总融资金额与最后一次估值金额的相关系数: 0.80
⭕️结论: 相关系数接近 1 表示强正相关,意味着融资金额越大,估值金额也倾向于越大,这符合投资的普遍逻辑。
一些项目可能用相对较少的融资额获得了较高的估值(点位于平均趋势线上方),而另一些项目则可能需要更多的融资额才能达到类似的估值(点位于平均趋势线下方)。这种分散性正是我们后续深入探讨的“估值/融资比例”的意义所在。
✅【“估值/融资”倍数的分布以及平均数&中位数】
图表2️⃣3️⃣:不同档位的“估值/融资”的项目数量(直方图和饼图)
【数据结论】:
⭕️“估值/融资比例”的平均值: 12.36;
“估值/融资比例”的中位数: 10.00
⭕️大部分项目的估值/融资倍数都集中在 5-10档位(211 个项目,占 34.3%)和 10-15档位(183 个项目,占 29.8%)。
⭕️约 85% 的项目,“估值/融资倍数”小于 20 倍。
【深入解读】:
-中位数 10.00 :意味着一半的项目其估值是融资额的 10 倍或以下,而平均数 12.36 则略高,表明存在少数极端高估值的项目拉高了平均值。
-64%的项目集中在 5-15 倍区间:这说明 Web3 VC 投资多数项目在融资阶段仍会遵循一定的市场共识,避免过于离谱的估值。这个区间可能被视为市场在项目吸引力与 VC 风险回报之间找到的平衡点。
-约 85% 项目小于 20 倍:这间接说明了,对于散户而言,如果看到一个项目“估值/融资比例”超过 20 倍,可能需要极其谨慎⭕️因为这已远超行业普遍水平,要么项目拥有颠覆性潜力,要么存在严重的估值泡沫,或者 VC 的实际利益并非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划重点)⭕️。
✅【融资金额对“估值/融资”倍数的影响】
图表4️⃣:不同融资金额下的加权平均“估值/融资”倍数(表格,反映该档位总资本的效率)
图表5️⃣:不同融资金额下“估值/融资”的平均数与中位数 (两个柱状图)
【数据结论】:
加权平均: 0-100 万美元档位和 6000 万-1 亿美元档位的加权平均倍数显著高于其他档位。1 亿-3 亿美元档位也相对较高,位列第三。
平均数与中位数: 0-100 万美元档位同样在平均数和中位数上远超其他所有档位。6000 万-1 亿美元档位在平均数和中位数上也表现突出。其他大多数档位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集中在 10-12 左右。
【解读】:
⭕️0-100 万美元档位(极早期项目,高倍数领跑):
无论从加权平均、平均数还是中位数来看,这个最小融资档位的“估值/融资”倍数都表现出最显著的膨胀。
此时项目仅有概念、白皮书或极早期原型,风险最高。但如果成功,回报潜力也最大,因此投资者愿意接受更高的“估值溢价”。(但需要注意,0-100万融资的项目有许多都并没有发币,参考价值有限)
⭕️6000 万-1 亿美元档位(中后期冲刺,估值次高):
这个档位在加权平均、平均数和中位数上均表现出较高的估值倍数,仅次于极早期。
这一类项目在各自赛道中已崭露头角,具备成为“明星项目”的潜力,吸引了更多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和竞争,从而推高了估值倍数。投资者可能看重其即将爆发的增长潜力和接近退出(TGE)的临近性,愿意支付较高的溢价。
⭕️1 亿-3 亿美元档位(大型项目,稳健且高位):
这个档位在加权平均倍数中位列第三高,且总融资额和总估值规模都非常庞大。
达到这一规模的项目通常已是各自赛道的头部玩家,具备成为“独角兽”的潜力。投资这类项目,除了财务回报,可能还伴随着战略布局、生态合作等考量,吸引了更多传统机构或战略投资者入场,他们对估值倍数的接受度可能更高。
⭕️3 亿美元以上档位(巨无霸项目,估值趋于理性):
这个最高融资档位的加权平均倍数反而相对居中(11.03)。
达到如此大规模融资的项目,通常已经非常成熟,此时估值可能更接近传统企业的理性估值方法,注重项目的现金流、用户规模等硬性指标。 投资这类巨型项目的 VC 或后期投资者可能更注重投资的确定性和风险控制,对估值倍数的期望更为稳健。
——👇图片太多,剩下的见下一个thread👇——




1.52K
热门
排行
收藏
链上热点
X 热门榜
近期融资
最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