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Eugene Bulltime
分析主管和合作夥伴 @ContributionCap |區塊鏈和加密研究員 |DeFi 顧問 |自 2017 年以來全職從事加密貨幣 |我的研究中心 ↓
LBTC 由 Lombard 提供:第三代包裝比特幣標準
LBTC 由 Lombard 提供,代表了一種新一代的包裝比特幣——解決了其前身的主要缺陷。我稱之為第三代,因為歷史上,第三代產品往往是最精緻的,從早期版本的錯誤中學習。
第一代的缺陷:多簽名包裝
以 WBTC 為例。它依賴於多簽名錢包。雖然這種設置將責任分散到多個簽署者,但它有一個關鍵的弱點:如果足夠多的簽署者合謀,他們可以奪取所有的基礎 BTC。在實踐中,唯一的保障是簽署者的聲譽——幾乎不是一個可靠的防禦。
更重要的是,WBTC 簽署者的數量並不穩定。最初有 11 位簽署者,後來擴展到 18 位,最終減少到 13 位。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被排除的簽署者包括 Alameda/FTX——正是這些實體導致了 2022 年的熊市——以及其他據報導失去了管理密鑰的公司。
這些事件突顯了該模型的脆弱性,並引發了對更好解決方案的需求。
此外,讓我們看看其他主要簽署者:
- Compound——多次遭到黑客攻擊,儘管是頂級借貸協議,但其可靠性受到質疑。
- BadgerDAO——在承諾 BTC 收益的同時遭受了 1.25 億美元的漏洞,儘管是其領域的領導者之一。
- Multichain——因中國的監管壓力而關閉,儘管是最大的橋接。
- Ren——在 FTX 中失去了大量抵押品,運作不透明的流動性管理,最終消失,儘管當時它是 BTC 生態系統中最著名的項目之一。
教訓很明確:多簽名包裝本質上是有風險的。
項目無論看起來多麼有聲望,都可能崩潰、管理不善密鑰,甚至行為惡意。核心問題是,保管和安全並不是他們的主要業務。
第二代的妥協:集中式包裝
為了解決這些弱點,像 Binance 和 Coinbase 這樣的主要交易所推出了自己的包裝 BTC 產品——我稱之為第二代。
這將全部責任轉移給單一的、高度聲譽的保管人,例如領先的中心化交易所。
雖然這減少了多簽名管理不善的風險,但它創造了一個新問題:集中化。像 cbBTC 和 BTCB 這樣的代幣並不具備抗審查性。它們的發行者可以隨時阻止或凍結資產,破壞比特幣的無信任精神。
此外,發行受到必須經過嚴格 KYC/KYB 程序的有限實體的限制。對於許多人,尤其是傳統金融中的機構參與者,這引發了對可及性、審查和對手風險的警惕。
進入第三代:LBTC 由 Lombard 提供
這就是 Lombard 改變遊戲規則的地方:
1. 去中心化——LBTC 的鑄造/銷毀/橋接通過 PoA 共識運作,計劃向完全無許可性邁進。
2. 開放發行——任何人都可以發行 LBTC,無需文書工作或把關。
3. 非保管安全——使用 Cubist 技術,BTC 以非保管方式存儲,這意味著沒有第三方——甚至 Lombard——可以訪問用戶資金。
通過這些創新,Lombard 有效地消除了困擾早期包裝 BTC 模型的風險。過去六個月,LBTC 獲得了顯著的關注也就不足為奇了。
最後一點:
- 真正的傳統金融不會去那些存在阻止和脫鉤風險的地方,如 WBTC、cbBTC、BTCB。
因此,LBTC 將成為他們的主要選擇。
而收益將是一個不錯的附加特徵,增加了保留率。
並且跟隨強大的願景者和分析師:
@0xBreadguy
@alpha_pls
@poopmandefi
@TheDeFISaint
@DoggfatherCrew
@0xSalazar
@DefiIgnas
@Defi_Warhol
@hmalviya9
@Mars_DeFi
@rektdiomedes
@eli5_defi
@JayLovesPotato
@Steve_4P
@TheDeFinvestor
@arndxt_xo
@0xCheeezzyyyy
@Moomsxxx
@0xAndrewMoh

2.33K
我認為2100萬美元是團隊對2100萬BTC的最大供應量的直接暗示。
在加密風險投資中,後續輪次是非常罕見的。
這表明風險投資者不僅看到了BOB的增長,他們也很好地理解內部發生的事情,並知道新的增長觸發因素。
恭喜!

BOB8月7日 16:14
0/ BOB 在 2024 年 12 月至 2025 年 7 月之間的戰略輪次中額外籌集了 950 萬美元。
目前已籌集總計 2100 萬美元來建設通往比特幣 DeFi 的大門。

4.42K
這是BTC生態系統的一個重大步驟。
首個BitVM橋的推出標誌著比特幣不再僅僅是價值儲存,而是正在變得模組化。
@AlpacaYovela、@cyimonio和Fiamma的團隊為加速BTC生態系統的進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祝願持續成長!

𝗙𝗶𝗮𝗺𝗺𝗮 🦙🔥 | 𝗠𝗮𝗶𝗻𝗻𝗲𝘁 𝗟𝗜𝗩𝗘8月6日 21:37
𝗙𝗶𝗮𝗺𝗺𝗮 𝗕𝗿𝗶𝗱𝗴𝗲 𝗠𝗮𝗶𝗻𝗻𝗲𝘁 現在已經上線!
這是第一個信任最小化的比特幣橋,由 𝗕𝗶𝘁𝗩𝗠𝟮 提供支持,現在已在 11 條鏈上運行。
立即解鎖比特幣: 🦙🔥
1.52K
比特幣的旅程:從概念到全球貨幣
自創立以來,比特幣已經走過了漫長的道路——從一個小眾的想法演變為被ETF、機構和企業財庫所接受的資產。然而,這段旅程遠未結束。
比特幣的核心目標是:成為貨幣。
懷疑者通常提出三個反對意見:
- 比特幣太慢
- 網絡無法擴展
- 比特幣太不穩定
讓我們逐一分析。
1. “比特幣太慢”
比特幣的使命不是成為最快的,而是最安全的。如果BTC要成為一種通用貨幣,其安全性必須超越傳統銀行。
這種安全性來自於能源消耗——比特幣工作量證明模型的基礎。我相信@Bitcoin網絡最終將消耗的能源不會少於所有全球AI數據中心的總和。這是完全合乎邏輯的:一種全球貨幣需要世界級的安全性。
2. “比特幣網絡無法擴展”
安全性是首要的。因為比特幣區塊幾乎不可能回滾,所以並非所有交易都需要在鏈上進行。相反,它們可以在鏈下處理,並在比特幣區塊鏈上記錄證明。
這就是為什麼我預期擴展性將來自於L2網絡進行金融交易,以及Lightning Network進行支付。
事實上,比特幣比以太坊更適合模塊化。挑戰一直是基礎設施——但進展正在加速。我預期來自於像@Lombard_Finance、@babylonlabs_io、@nubit_org、@lightning、@fiamma_labs等項目的重大貢獻,將建立能夠推動比特幣擴展性的生態系統。
3. “比特幣太不穩定”
比特幣的波動性在這幾年中已經大幅減少。隨著價格的增長,波動性自然會下降。當BTC達到100萬美元時,其波動性可能會與黃金相匹配——足夠穩定以供個人、企業甚至國家採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實很簡單:如果你不相信比特幣作為貨幣,那是因為你缺乏長期的視野。

1.91K
很高興能在你的名單上,火星!
看到自己與加密貨幣領域的傳奇人物同在,真是太棒了,其中許多人我已經關注了好幾年。
“增加價值”——這正是讓這些家伙脫穎而出的原因。

Mars_DeFi8月6日 13:06
In crypto, what you know matters but who you follow might matter even more.
It's easy for one’s timeline to have too much information. But if you follow the right accounts, you start curating a feed that’s not just signal over noise, but insight over hype.
• You could hear about drops before they trend.
• You catch alpha early, not when it’s already priced in.
• You learn from people actually building, not just tweeting for engagement.
Over time, this shapes how you think, how you invest, and the opportunities that come your way.
Because it’s true what they say:
Your network really is your net worth.
Looking to stay ahead of the curve? Here’s a list of 50 DeFi content creators that can help with just that.
---------------
@eli5_defi ➝ Weekly project spotlights, DeFi project research and yield strategies. Uses good visual aids to explain content.
@TheDeFinvestor ➝ Weekly crypto watchlists, defi developments, and in depth Ethereum and stablecoins research.
@0xCheeezzyyyy ➝ One of the top DeFi gurus out there, simplifying DeFi with both tweets and cool infographics.
@stacy_muur ➝ Robust DeFi and crypto research - Projects, VCs, DeFi strategies, you name it. Runs a research hub.
@0xAndrewMoh ➝ Educational content on projects, narratives, and on-chain data.
@phtevenstrong ➝ Banger yield strategies. Looking to dive fully into yield farming? Here’s your guy.
@arndxt_xo ➝ In-depth market insights and yield strategies. You can’t go wrong with his Substack.
@belizardd ➝ DeFi protocols and yield research. A “Pendled” guy.
@0xDefiLeo ➝ Quality DeFi insights and educational content.
@YashasEdu ➝ Need a deep dive into DeFi and AI? Here’s the right place for that.
@CryptoGirlNova ➝ One of the best in the game. Well thought-out crypto content backed by pro research.
@TheDeFiPlug ➝ Based crypto researcher. Drops insightful weekly crypto roundups.
@zerototom ➝ Core DeFi research and one of the best accounts for good yield strategies and tricks.
@defi_mago ➝ DeFi research. Simplifies yield farming strategies using clean visual guides. Check out his Dune dashboard.
@splinter0n ➝ Go-to guy for DeFi and AI content.
@Slappjakke ➝ All things DeFi, DeFAI and L2 related. Yield researcher.
@Defi_Warhol ➝ DeFi protocols and airdrop research.
@zerokn0wledge_ ➝ DeAI maxi and DeFi protocols researcher.
@DefiIgnas ➝ Smart market insights and DeFi research. You sure don’t want to miss his DeFi blog.
@thelearningpill ➝ Solid yield strategies and beginner-friendly guides.
@Tanaka_L2 ➝ Real alpha hunter. Good DeFi strategies and project breakdowns.
@DeFiMinty ➝ In-depth market analysis. Researcher at Delphi Digital.
@hmalviya9 ➝ Pro on-chain and narrative tracking.
@the_smart_ape ➝ Good market insights and analysis.
@Moomsxxx ➝ On-chain analysis and RWA research.

4.3K
有什麼在進行中
恭喜!

Willem Schroe8月5日 21:02
Botanix 剛剛達到 1000 萬美元的總鎖倉價值(TVL)。
在測試主網上。才剛開始 💪
1.11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