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评论区有不少人觉得,无论机制怎么变,这个市场依然还是攒局割韭菜、伪创新这种情况。 其实我挺能理解的,这也是行业的现状。 但很多人理解的信任,其实只是叙事创新层面的口号,这是完全没有抓手的一种相信。 这跟我讨论的信任有本质性的区别。 我讨论的信任,是一种可被验证的商业模式,是有具体的落点和抓手的。 而这个信任飞轮,是需要发起人先下注,先以身作则的践行和承担信任的成本,这个飞轮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其实可以很简单的算个账,如果这个以信任为基石的飞轮时效了,谁的损失是最大? 那一定是飞轮的发起者,因为会失去社区,失去合作方,那么所有早期投入的成本就付诸东流了。 所以至少会有一个事实,不会辜负早期相信的人,因为这是非常负EV的行为。 信任这件事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你真正做了什么。 所以验证也没那么复杂,你只需要看他是不是在为信任持续投入。毕竟这个市场什么都可以包装,但只有真金白银的下注无法伪装。 在目前这样信任崩塌的环境里,还有像@unicornverse_io 这样愿意实名站出来,投入真金白银扛起信任的大旗,其实是比较稀缺的。 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任何坏处,但如果这条难而正确的路真的走通了,可能这个行业就多了一点希望。
小人物
小人物8月4日 11:14
消失的信任 最近反复在思考一个问题:VC 币为什么崩了? 表面看,可能是情绪低迷、流动性差;但本质上,是整个行业的信任机制正在崩塌。 任何一个项目基本上由这四个角色构成:项目方、投资人、做市商、社区。理论上,这四方理应是共建共赢; 但现状是,越来越像一场“谁跑得快,谁就赢”的零和游戏。 大家彼此提防、互不信任,甚至不惜互相欺骗,只为跑的更快。 这种结构的问题不仅不能形成信任,还会放大人性弱点,贪婪、短视和机会主义。 久了,我们也会默认这个行业充满了欺骗,却忘了区块链最核心的价值并不是博弈,而是共识和信任。 很多人只是看到信任在崩,却忽略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凡是可以向下坍塌的东西,也一定可以向上。 所以,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就是:这四方的信任应该如何构建? 答案恐怕不在四个角色本身,而是要跳出单一的角色视角,从机制上构建正和博弈的信任关系。 如果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去看,关键是找到那个承载信任的支点,并打造成自己的核心能力,然后再围绕这个支点,建立起迭代反馈的机制。 而这四个角色中,真正具备构建信任支点的,其实就只有投资人和做市商这两个角色。 那么,这两个支点又该如何撬动信任飞轮? 以这两个角色作为核心能力的支点,当能力越强,就越能为社区创造价值。通过将早期利润让利给社区,让相信的人赚到了钱,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价值共鸣,最终推动社区又反哺回自己的核心能力。 长此以往,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方主动寻求合作,在优质项目的挑选上也有了真正的选择权。 能力带来价值,价值带来信任,信任又反哺能力。这或许才是符合商业逻辑驱动的解法。 在当下的行业,我目前所看到的,有能力且有机会做成这件事的,似乎只有UV。
8.6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