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昨天看到評論區有不少人覺得,無論機制怎麼變,這個市場依然還是攢局割韭菜、偽創新這種情況。
其實我挺能理解的,這也是行業的現狀。
但很多人理解的信任,其實只是敘事創新層面的口號,這是完全沒有抓手的一種相信。
這跟我討論的信任有本質性的區別。
我討論的信任,是一種可被驗證的商業模式,是有具體的落點和抓手的。
而這個信任飛輪,是需要發起人先下注,先以身作則的踐行和承擔信任的成本,這個飛輪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其實可以很簡單的算個賬,如果這個以信任為基石的飛輪時效了,誰的損失是最大?
那一定是飛輪的發起者,因為會失去社區,失去合作方,那麼所有早期投入的成本就付諸東流了。
所以至少會有一個事實,不會辜負早期相信的人,因為這是非常負EV的行為。
信任這件事不是看你說了什麼,而是你真正做了什麼。
所以驗證也沒那麼複雜,你只需要看他是不是在為信任持續投入。畢竟這個市場什麼都可以包裝,但只有真金白銀的下注無法偽裝。
在目前這樣信任崩塌的環境裡,還有像@unicornverse_io 這樣願意實名站出來,投入真金白銀扛起信任的大旗,其實是比較稀缺的。
對我們來說,也沒有任何壞處,但如果這條難而正確的路真的走通了,可能這個行業就多了一點希望。

8月4日 11:14
消失的信任
最近反覆在思考一個問題:VC 幣為什麼崩了?
表面看,可能是情緒低迷、流動性差;但本質上,是整個行業的信任機制正在崩塌。
任何一個項目基本上由這四個角色構成:項目方、投資人、做市商、社區。理論上,這四方理應是共建共贏;
但現狀是,越來越像一場“誰跑得快,誰就贏”的零和遊戲。
大家彼此提防、互不信任,甚至不惜互相欺騙,只為跑的更快。
這種結構的問題不僅不能形成信任,還會放大人性弱點,貪婪、短視和機會主義。
久了,我們也會默認這個行業充滿了欺騙,卻忘了區塊鏈最核心的價值並不是博弈,而是共識和信任。
很多人只是看到信任在崩,卻忽略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凡是可以向下坍塌的東西,也一定可以向上。
所以,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就是:這四方的信任應該如何構建?
答案恐怕不在四個角色本身,而是要跳出單一的角色視角,從機制上構建正和博弈的信任關係。
如果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去看,關鍵是找到那個承載信任的支點,並打造成自己的核心能力,然後再圍繞這個支點,建立起迭代反饋的機制。
而這四個角色中,真正具備構建信任支點的,其實就只有投資人和做市商這兩個角色。
那麼,這兩個支點又該如何撬動信任飛輪?
以這兩個角色作為核心能力的支點,當能力越強,就越能為社區創造價值。通過將早期利潤讓利給社區,讓相信的人賺到了錢,從而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價值共鳴,最終推動社區又反哺回自己的核心能力。
長此以往,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項目方主動尋求合作,在優質項目的挑選上也有了真正的選擇權。
能力帶來價值,價值帶來信任,信任又反哺能力。這或許才是符合商業邏輯驅動的解法。
在當下的行業,我目前所看到的,有能力且有機會做成這件事的,似乎只有UV。
8.65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