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我们过去几年过于专注基础设施和 PVP 的构建,一切围绕“金融游戏性”来展开。但在这一轮山寨季我们看到这套叙事已经走到了瓶颈:流动性不再新增,旁氏不可持续,创意也开始内卷。
但有一个信号越来越强:人们开始在链上消费。
不是“做任务领钱”,而是发 meme、买币、生成 NFT、表达情绪、投票支持自己喜欢的项目或社区。这是消费行为的雏形,也是情绪价值的显现。
我最近参与并长期关注的 Base3 ,正好就是踩在这个节奏上的一组产品。它不是“做一个产品”,而是构建了一整条从 Web2 到链上的消费路径。
它解决的问题,是我从业以来一直在思考的:
当链真的开始主流化时,谁能把这些真实用户接住?
而 B3 给出的解法,不是教育用户用钱包,不是让用户研究链名和手续费,而是把整个 onboarding 路径做成“无感”入口:
- Apple Pay / 信用卡直接入金(Anyspend)
- 支持跨链支付、跨链购买
- 一键发币(Bond Launchpad)
- 自然语言生成 NFT(Spawn)
- 整个生态可视化互动入口(B3 Explorer)
每一个工具都不是 demo,而是已经 live、可以直接体验的产品。
它不在解决币圈老用户的问题,而是把目标放在“让不会用钱包的人,也能参与链上”。我觉得这是更有建设价值的方向。
而这些产品的底层逻辑,都统一围绕 $B3 来形成价值回路:
- 所有生态产品都 powered by $B3
- 所有手续费和使用行为都会回购 $B3
- B3 也会公开金库钱包,所有收入回购链上可见
这个模式不是靠预期驱动的,而是靠真实交易和使用行为构成的。这才是我所谓“真实消费”的雏形。
如果你也在关注 consumer,或者正在做跟文化、社交、链上体验有关的方向,建议认真研究一下 B3 的产品和节奏。
它不像是为了蹭这一波牛市做出来的,更像是为下一个真实用户周期准备的操作系统。
值得所有关注 consumer、mass adoption 的 builder 和投资人好好研究一下。

13.29K
热门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