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我們過去幾年過於專注基礎設施和 PVP 的建設,一切圍繞「金融遊戲性」展開。但在這一輪山寨季我們看到這套敘事已經走到了瓶頸:流動性不再新增,旁氏不可持續,創意也開始內卷。
但有一個信號越來越強:人們開始在鏈上消費。
不是「做任務領錢」,而是發 meme、買幣、生成 NFT、表達情緒、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項目或社區。這是消費行為的雛形,也是情緒價值的顯現。
我最近參與並長期關注的 Base3,正好就是踩在這個節奏上的一組產品。它不是「做一個產品」,而是構建了一整條從 Web2 到鏈上的消費路徑。
它解決的問題,是我從業以來一直在思考的:
當鏈真的開始主流化時,誰能把這些真實用戶接住?
而 B3 給出的解法,不是教育用戶用錢包,不是讓用戶研究鏈名和手續費,而是把整個 onboarding 路徑做成「無感」入口:
- Apple Pay / 信用卡直接入金(Anyspend)
- 支持跨鏈支付、跨鏈購買
- 一鍵發幣(Bond Launchpad)
- 自然語言生成 NFT(Spawn)
- 整個生態可視化互動入口(B3 Explorer)
每一個工具都不是 demo,而是已經 live、可以直接體驗的產品。
它不在解決幣圈老用戶的問題,而是把目標放在「讓不會用錢包的人,也能參與鏈上」。我覺得這是更有建設價值的方向。
而這些產品的底層邏輯,都統一圍繞 $B3 來形成價值回路:
- 所有生態產品都 powered by $B3
- 所有手續費和使用行為都會回購 $B3
- B3 也會公開金庫錢包,所有收入回購鏈上可見
這個模式不是靠預期驅動的,而是靠真實交易和使用行為構成的。這才是我所謂「真實消費」的雛形。
如果你也在關注 consumer,或者正在做跟文化、社交、鏈上體驗有關的方向,建議認真研究一下 B3 的產品和節奏。
它不像是為了蹭這一波牛市做出來的,更像是為下一個真實用戶周期準備的操作系統。
值得所有關注 consumer、mass adoption 的 builder 和投資人好好研究一下。

13.29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