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魔尼覺得要祛魅的不是“車頭和KOL”,更深層的問題是——大多數人沒意識到:從傳播鏈上來看,推特一直都是信息的尾端。
一個 MeMe 經典閉環是這樣的:
1,線下組局:莊家和項目方組局,策劃敘事,分配節點,每人帶任務。
2,初步預熱:KOL機構開始找人做小規模的投放、選擇自家人來“造神KOL”,同時推高“人造KOL”的喊單勝率為以後鋪墊。
3,鏈上活躍:莊家手裏掌握的“聰明錢和莊家前” 開始掃貨,交易頻率飆升;gmgn 和 Axiom 掃鏈,異動信號響起。
4,掃鏈播報:P小將在核心群內發佈鏈上截圖、地址分析,形成“技術背書”。
5,敘事坐實: 敘事 和鏈上數據互為因果,散戶信心瞬間拉滿,開始主動傳播。
6,全面爆發:meme 情緒引爆推特,流量 + 籌碼高位聚集。
7,莊家抽身:偉大撤退。
而我們大多數人所處的位置,始終是在“全面爆發”的下半段,
而且就連這“爆發期”內部,其實也分等級:
【組局機構 → 私密群租傳播 → 半核心群激活 → 沒背景的頭部P小將發現→ 小群傳播→TG散播 → 推特傳播 → 情緒外溢】
每一步有著嚴格的等級秩序
而你,可能是從第5步才開始“TG散播”;從第6步的“推特傳播”才開始“相信”;到第7步的“情緒外溢”,才“終於下定決心上車”——剛好,給別人做了流動性出口。這不是你菜,而是你從未在傳播鏈的前端。
當然,處在傳播鏈的尾端是可以掙錢的,但得明白:我們能夠在尾端能掙的錢,其實是“上面的人故意留下來的”。
尾端掙錢 =
情緒順風 + 流動性銜接 + 運氣站位。
很多時候:
KOL喊單 ≠ 他拿得早 ≠ 他看得準
相反,他喊單,可能只是因為他也知道敘事走到尾端,需要一個“聲音出口”;他不是想帶你上車,他是想把你“安排在他出貨的後面”,就這麼簡單。
而且從上面meme閉環邏輯你也能看出來,KOL的投研能力並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因為他們在整個傳播鏈中,不是靠“研究”來立足的,而是靠以下三樣東西:
1,話術能力 > 投研能力
大多數 KOL 不需要真的能“看懂”項目或鏈上邏輯,他們只要能寫一手煽動性的文字,且有不錯的真人粉絲和好的流量,
KOL不需要挖礦,只需要播音,
就足以完成他們在傳播鏈條中的“任務”。
2,傳播節點價值 > 信息判斷價值
很多人誤以為KOL的核心是判斷力,其實KOL就是流量轉發器:
是他們的“節點位置”讓他們產生影響力,
而不是他們的判斷創造價值。
KOL 的任務不是“發掘機會”,而是幫助莊家組局的敘事穿透更多人群,產生集體共識幻覺。
3. 敘事配合度 > 投資勝率
很多時候,項目方、莊家、FNF 都需要一個人站出來背敘事,KOL 的作用是:“扮演相信的人”。他們喊不喊單、發不發推、怎麼發,其實都不是基於投研,
而是基於 timing 和分工——
你發,我出貨;你造圖,我接話;你喊盤,我做量,所以他們是否真的看懂,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能不能在該他們出場的時候,喊出正確的話。
反過來你就會明白:
真有投研能力的人,往往不願意當 KOL,真有 alpha 的人,也懶得覆盤、講故事。
而你看到像魔尼這樣的“懂哥”,往往只是還沒有接到廣子,還在做流量的奴隸罷了。

35.28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