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喝著啤酒時,一位朋友問我關於Monad的事。他接著說:「我該做還是不該做呢?」:) 我告訴他一些行業內部的事情,這些你不會從其他人那裡聽到——除了我。 SKALE並不與Monad競爭。透過FAIR,我們故意不做Monad正在做的事情,因此我可以保持客觀。這個故事跨越了以太坊的多年歷史,讀起來就像一本有著意想不到轉折的偵探小說。 故事開始於大約五年前,當時Vitalik決定不增加以太坊的小交易吞吐量——大約10 TPS——而是推動「rollups」。Rollups是單一計算機,將交易批量處理並發佈到以太坊主網。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在此之前,以太坊計劃通過「sharding」來擴展,將多個區塊鏈連接在一起。但sharding實施起來既醜陋又複雜,且混亂。 從一開始,我就認為sharding不如Solana的做法。Anatoly和他的團隊專注於一條快速的鏈——這對於可組合性更好。在一個分片的網絡上,DeFi應用之間很難互相交流。在一條快速的鏈上,一切運行得無縫。 以太坊放棄了簡單增加TPS的想法有三個原因: 1. Sharding的複雜性——這是一場技術噩夢。 2. Geth的限制——以太坊的主要客戶端,使用Go編寫,速度慢且不適合高性能。 3. Rollups是輕鬆的錢——建造簡單,無需昂貴的工程,並且補貼至幾乎零費用,實際上是對內部人士的贈禮。 當以太坊保持在約10 TPS時,Solana卻迅速前進,穩步提升並吞噬以太坊的市場。高昂的燃氣費推動開發者轉向其他地方。Polygon在其PoS鏈上蓬勃發展——比以太坊更快,並且穩定幣活動豐富。 在rollup領域,Base成為了領導者。諷刺的是,Base沒有代幣,可能永遠也不會有。要「投資」Base,你需要購買Coinbase的股票。 風險投資公司注意到了Solana的崛起和rollups的弱點。他們資助了更快的EVM鏈——首先是Sei,然後是Monad。Monad是從一家主要的華爾街加密交易公司分拆出來的;創始人基本上是被指派的。 今年帶來了轉折:以太坊基金會的權力轉移。現在除了Vitalik本人,大家都在談論將以太坊提升到1,000 TPS。Polygon也宣布了重大速度升級。 重點是:隨著以太坊和Polygon都在加速,對於一條新鏈來說,想要在「快速EVM L1」上獲勝已經太晚了。 這就是為什麼FAIR專注於其他人不做的事情——MEV-proof加密和加密區塊鏈數據的新利基。 Monad面臨著與以太坊和Polygon的艱難鬥爭。 當我的朋友問他是否應該參與時,我告訴他:「別做。」
1.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