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Mercy
#OKX 品牌經理|努力成為大家身邊的 ☀️ |KOL合作&產品問題&用戶反饋DM 👉 https://t.co/Xy7q4tHFG9
凌晨3點,刷著Twitter,看到某個大V又在喊單。心裡想着"這次應該靠譜吧",手指在買入鍵上猶豫了半天。
買了怕被割,不買怕錯過百倍幣。猶猶豫豫輾轉反側。
你是不是也有過上面的心路歷程?這就是我們做Vibes的初衷,幫你辨別 ——
▫️這波熱度是真的還是刷出來的?Twitter上突然爆火的幣,到底是真的有人在討論,還是在假象?
▫️什麼時候該跑路?當某個KOL突然開始瘋狂喊單,是不是應該小心的時候?
所以什麼是 #OKX Vibes——
專門為memecoin和熱點代幣設計的交易輔助工具,解決你最關心的問題:
▫️誰在喊? - 實時追蹤地址動向
▫️他們準嗎? - 歷史喊單記錄和成功率
▫️會不會rug? - 識別虛假熱度,預警風險
歡迎使用以及反饋產品建議🫡! App版本稍後就來😉

hong8月8日 11:04
即時數據是競爭優勢,如果你知道如何利用它。
這裡是 @wallet OKX DEX 上的 Vibes。試試看,歡迎任何反饋!
7.83K
雖然女王在推特暫時退圈,但還是想要學習下她對於meme的心得,於是上週六約了電話,一聊就聊了快兩小時。最近一直想整理下關於行情的討論,結果孫哥已經寫出來了。
我以前理解信息差是獲得信息的速度,但現在發現更關鍵是對信息的理解和判斷力——
同樣的信息,在不同人手裡,會導向完全不同的決策和結果。
最近很多人說工具越來越專業、雖然獲取信息的速度變快了,但是財富效應卻變弱了,其實是所有高速發展的市場的必經階段——從藍海到紅海,信息差在收窄,門檻在抬高,競爭越來越激烈。
但真正的機會,並不會因此消失。熱點的形式在變,但認知和判斷的底層能力卻能不斷沉澱。
只是很多人,在行情低迷時選擇放棄,在市場火熱時又容易衝動,而那種每天十幾小時的專注投入,更是對意志力的極限考驗。
風來的時候,能飛起來的,往往是那些在無風的日子裡也堅持進化、默默積累的人。
畢竟,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0xSun8月6日 13:30
最近越來越體會到什麼叫「經濟上行時期的美」。
去年玩鏈上的時候,錢包就是名片,很多玩家是先成了聰明錢被監控,然後順著位址被找到推特后才逐漸有了名氣。
今年新KOL如雨後春筍般一批又一批,明牌位址實盤操作的卻寥寥無幾。
去年好故事層出不窮,狗狗幣主人的新寵物,V神領養的河馬,A16Z資助的山羊,被馬斯克稱為“拯救了美國”的松鼠,Solana官方月臺的AI駭客松,到最後連特朗普都親自下場發幣。
今年除了幾大發射台鬥得你死我活之外,吸引人的敘事屈指可數,被討論最多的是扒莊,扒來扒去,到底什麼是莊也沒個定論,多少有點從結果推原因的意思。
去年每個人都懷揣單幣1M的夢想,江湖流傳的是幾大鑽石手的故事,監控地址買入自己持有的幣大家會歡欣鼓舞,因為知道他們不會輕易賣出。
今年不少群裡以澆給車頭為榮,人生高光操作就是市值100k買入500k賣出,推文洋洋灑灑頭頭是道,一看錢包累計收益幾千u。
這一切是因為新人都很菜嗎? 當然不是,時代在進步,工具在完善,玩家只會越來越強,從一些博主的推文也能看出認知、邏輯都很在線。 歸根結底,是市場大勢所趨,一方面特朗普老婆和阿根廷總統帶走了巨量鏈上流動性,另一方面幣安不再上SOL的Meme現貨打壓了天花板,時勢難造英雄。
而從樂觀的一面來看,幣圈依然存在紅利,無論牛熊也都一直有機會。 下一個大敘事會以什麼形式出現還不得而知,只能日積月累,做好準備,畢竟人的命運,往往就由那幾次最重要的選擇決定。
53.59K
安全不是附加項,是底線。
#OKX Wallet 拿下 CertiK 安全榜第一!
從錢包日常安全防護到「自動確認」功能,自託管的前提是用戶對於技術的信任。我們用技術守住信任,用安全守住 Web3💪🏻

Star8月4日 09:12
安全不是一個功能,而是基礎。
驕傲地看到 @OKX Wallet 在 @CertiK 的 Skynet 排行榜上以整體安全分數排名第一。
自我保管只有在用戶能夠信任技術的情況下才能運作。
我們正在打造 Web3 中最安全的錢包。
5.27K
「ETH的下一個十年,融入、創新還是機會?」
週末有朋友後台私信我說希望能夠看到週五圓桌討論重播,很開心有使用者認可我們的內容並從中受益!
Mercy這兩天整理了文字版,希望三位老師的觀點對於大家有所啟發 👇🏻
▫️ 乙太坊是永恆的機會,交易無需關注基本面?
▫️ 乙太坊目前已脫離基本面,搖身一變巨型MEME?
▫️ 乙太坊與比特幣類似,具備「無用之用」的價值存儲屬性,本輪有望破5000?
▫️ 從V神到基金會,乙太坊缺乏強人領導和進攻基因?
【本期嘉賓】
老白 @Wuhuoqiu : 曾任ABCDE投研合夥人。 2017年下半年首次接觸乙太坊,並進行了首次鏈上交易。
元傑 @forgivenever : Conflux創始人之一,坊間稱為“招商主任”。 與乙太坊的緣分始於創業初期,曾用乙太坊支付工資,見證了乙太坊從被質疑到成為行業基石的過程。
百萬 @CycleStudies: 量化交易員,因經營農場被稱為“王老闆”。 2013年接觸比特幣,后專注於量化交易,主要分享交易心得和倉位管理技巧。
這場討論,不僅有對乙太坊技術發展和市場趨勢的真知灼見,更有老師們對於過去十年的精闢概括。
如果你對 #ETH 的未來走向、投資邏輯,以及如何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把握機會感到好奇——強烈推薦你認真閱讀閱讀!
1/

31.61K
Mercy 已轉發
看得多,不等於看得清;
看得遠,不等於看得準;
看得準,不等於做得到;
做得到,不等於賺得到。
今天本來要在直播裡系統講講這個主題:
“我為什麼堅持不預測,卻依然能持續賺錢?”結果在肯尼亞國家公園中途爆胎,修車兩小時,只能簡短說幾句。@Mercy_okx
那我就在這補上我真正想說的:
交易做到最後,從來不是下大棋,而是設定有限目標,控制當下能做的事。
第一關,是承認自己是普通人。
沒有時間優勢、沒有信息優勢,也沒有全天候盯盤的精力,你擁有的唯一優勢,是是否能把“當下這一筆交易”處理好。
不是靠看宏觀節奏贏,而是靠紀律和一致性贏。不是靠誰看得更遠,而是誰更能專注於自己能控制的那一段行情。
聽消息、追節奏、找大哥。看起來在“學習”,本質上是在逃避面對自己。
最後一關,是剋制全知的衝動。能持續盈利的人,最終都要放棄一個幻覺:
那就是“我應該什麼都懂”“每一波都要抓”。但市場本來就是不可預測的,能力圈越擴越大,你做錯的概率反而越高,心態也越難守住。
交易不是為了證明你能預判未來,而是反覆兌現你能控制的那一段。
我自己就是靠著這個思路,沒有預測牛市,也沒等確認趨勢,只是按照當下能接受的風險—收益結構去下注:
在 78k 買入比特幣,在 1600–1800 建倉以太坊,持有至今。
不是因為我比別人看得遠,而是我比以前的自己更清楚:我只做自己能控制的那一段,不碰幻想,也不賭全知。
最後,買了肯尼亞手工藝品,搞個抽獎,送給各位。
32.74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