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0xSun
少即是多
這幾天推特上關於“扒莊”的討論愈演愈烈,繼續順著上次的推文分享幾個我的觀點:
1、無論是敘事交易還是地址挖掘,核心目的是盈利,想要證明自己的方法論行之有效,最具說服力的永遠是實盤戰績+操作邏輯,就像二級交易,分析師再怎麼長篇大論都只能算“僅供參考”,經過市場考驗還能持續盈利的交易員觀點才是真的有價值。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wallet.
2、我尊重每個人分享的權利,但不太認同把所謂的“莊家集群地址”大規模公開的行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上條推文提到的,這種信息具有反身性,當它被大部分人瞭解的時候本身就已經變成了無效信息,起不到任何作用,買入背後可能是分散的小地址出貨,賣出也可以理解成洗盤,主動權永遠在別人手裏。所謂莊盤,指的是有控籌拉盤能力的項目方,莊家也是為了賺錢而不是做慈善,散戶買入的邏輯是扒車吃漲幅,倘若扒車的多了,勢必會增加拉盤的難度,這本身不就和扒莊的目的自相矛盾嗎?
3、最近“扒莊”如此流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鏈上流動性大不如前,經歷過去年11月AI Meta的都知道,當時隨便一個黑客松項目發幣,都能從內盤遷移被買上10M,幾乎日均一個,而整體成色不錯的,幾個小時就可以衝上30-50M,哪還有時間聽你嘰裡咕嚕地址分析。而目前單純靠敘事能達到這個高度的,典型如Gork、Ani,出現頻率大概是一週一個,大部分高市值代幣都存在控盤痕跡,自然也推動了市場對“扒莊”的研究。
4、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收集監控地址的過程,最好自己來,而不要直接用現成的。因為每個聰明錢都有各自風格,有的快進快出,有的抓早期機會,有的看準了就重倉,有的埋伏潛力幣,如果對這些地址的操作習慣沒有瞭解,只是盲目跟從,很難有好效果。我更多是將地址監控作為一個信息來源,通過監控知道某個幣,再自己去瞭解敘事,決定是否買入。

0xSun2025年7月23日
玩鏈上Meme,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大方法論,一是敘事交易,二是地址挖掘,前者側重對市場的嗅覺和敏銳度,後者側重對數據的細心考究和分析。
這兩者不僅不衝突,而且往往需要結合起來運用。它們也對應了代幣上漲需要的兩股動力,即市場、散戶的合力,與莊家、鯨魚的拉力。
敘事交易,重點是這個代幣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它能不能引起市場共鳴,結合事件背景、創新性、熱度等方面,判斷一個代幣能走多遠。
例如$Ani、$Gork,是馬斯克旗下新產品催生的敘事,兼具影響力和趣味性,極易傳播;$Trump,$Pnut,是重大政治相關事件促成;去年的AI黑客松行情,考究的是Dev履歷和業界地位;$Neiro,$Pochita是狗狗幣概念的衍生;$Fartcoin,$Useless則強調加密虛無主義。
市場情緒好、散戶積極性高、流動資金多的時候,光靠敘事本身就可以催生市值幾十M甚至更高的Meme幣,而當行情較差的時候,就必須靠莊家控籌拉盤,通過漲幅來吸引注意力,典型的就是最近的$Aura,幾天時間從快歸零的狀態拉到230M。
要想抓住這類莊盤,最合適的方法就是地址挖掘,分析是否存在拉盤地址集群以及它們的意圖,又或者是通過此前積累的地址庫,找到蛛絲馬跡。而這種方法的缺點,一是非常耗費時間精力,因為拉盤地址往往是頻繁更換的,二是即使被看出了痕跡,一旦底部籌碼沒有控牢,莊家完全可以選擇棄盤,主動權完全在別人手裏。
無論是推特上的大KOL還是鏈上的車頭,大部分都是以敘事交易為主,這並非地址挖掘不好,歸根結底,是因為其具有反身性,一旦某個拉盤地址被分享出來,且知道的人越來越多,就意味著拉盤阻力越來越大,從而導致棄盤或者換地址。相較而言,地址挖掘是一個只適合小範圍分享的技術活,敘事交易則需要觸及越多人越好,畢竟共識才是敘事的核心。
232.68K
這一波Bonk生態,我是踏空比較嚴重的,主要是這幾個月都處於半休息狀態,對市場的敏感度不像之前那麼高。LetsBonk出來的第一波,我以為會和當時雨後春筍般的各類發射臺一樣,只是曇花一現,但是沒想到它經過半個月的沉寂後,強勢迴歸,不僅跑出了一個300M的$Useless,更是在每日代幣發行數量、營收等數據上全面超越了PumpFun。
其中最讓我感到可惜的,反而不是錯過了龍頭$Useless,而是$GP。因為前者我是從開盤就有關注的,但它的第二波啟動完全超乎我的預料,後來Bonkguy @theunipcs 也在100M的時候用中文回覆我的推特介紹這個幣,而我的操作習慣又很少追高,所以這本來就不屬於我認知範圍內該賺到的錢。$GP則是在LetsBonk平臺逐漸強勢之後還給了很充足的上車時間,平臺收入所用於回購的資金量和市值對應的比例也是顯而易見的數據,這類具有“確定性”的機會一直是我最愛的,結果因為沒有第一時間調研,一路乾瞪眼沒上車。
昨天看了一圈LetsBonk上的代幣,最後選擇買入了$memecoin @thememecoincult ,它的敘事其實比較簡單,就是用“模因幣”這一單詞作為Ticker,易於傳播,也方便蹭熱度,吸引我的主要是以下幾點:
1、昨天LetsBonk宣佈以後會將收入的1%分配給營銷基金,並用於回購生態中的頂級代幣,而$memecoin目前處於市值2~5名,是僅次於龍頭的第一梯隊,大概率會被回購。
2、在這波從市值1M啟動的極速拉昇中,前排地址除去新錢包外,$Aura大戶的佔比很高,而$Aura是最近莊家拉盤最猛的幣之一。
3、$memecoin最早喊單的核心人物是 @missoralways ,也是我關注了很久的一位英文區KOL,覺得他對市場敘事的把握能力不錯,從他的喊單風格來看人品也是可以的。
4、這波拉升後,明牌加入進來的包括 @XbtPika , @0x_Darius 等人,可以發現這幾天Chillguy、Pnut、Mubarak等代幣的CTO推特都與$Memecoin進行了互動,可以看出這波人是具有豐富CTO經驗的。
5、中文區對Bonk生態熟悉度很高的 @Ed_x0101 和 @0x_CryptoAu 也都發推介紹過,在中英文社區都有一定傳播度。
6、這種精神文化類的Meme具有Cult屬性,如果社區運營得當,往往會比熱門事件類的Meme幣具有更長的壽命週期
以上只是分享我個人挑選Meme標的時候的一些角度與思考,目前大盤也處於回調中,請自行斟酌並注意風險。


183.88K
玩鏈上Meme,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大方法論,一是敘事交易,二是地址挖掘,前者側重對市場的嗅覺和敏銳度,後者側重對數據的細心考究和分析。
這兩者不僅不衝突,而且往往需要結合起來運用。它們也對應了代幣上漲需要的兩股動力,即市場、散戶的合力,與莊家、鯨魚的拉力。
敘事交易,重點是這個代幣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它能不能引起市場共鳴,結合事件背景、創新性、熱度等方面,判斷一個代幣能走多遠。
例如$Ani、$Gork,是馬斯克旗下新產品催生的敘事,兼具影響力和趣味性,極易傳播;$Trump,$Pnut,是重大政治相關事件促成;去年的AI黑客松行情,考究的是Dev履歷和業界地位;$Neiro,$Pochita是狗狗幣概念的衍生;$Fartcoin,$Useless則強調加密虛無主義。
市場情緒好、散戶積極性高、流動資金多的時候,光靠敘事本身就可以催生市值幾十M甚至更高的Meme幣,而當行情較差的時候,就必須靠莊家控籌拉盤,通過漲幅來吸引注意力,典型的就是最近的$Aura,幾天時間從快歸零的狀態拉到230M。
要想抓住這類莊盤,最合適的方法就是地址挖掘,分析是否存在拉盤地址集群以及它們的意圖,又或者是通過此前積累的地址庫,找到蛛絲馬跡。而這種方法的缺點,一是非常耗費時間精力,因為拉盤地址往往是頻繁更換的,二是即使被看出了痕跡,一旦底部籌碼沒有控牢,莊家完全可以選擇棄盤,主動權完全在別人手裏。
無論是推特上的大KOL還是鏈上的車頭,大部分都是以敘事交易為主,這並非地址挖掘不好,歸根結底,是因為其具有反身性,一旦某個拉盤地址被分享出來,且知道的人越來越多,就意味著拉盤阻力越來越大,從而導致棄盤或者換地址。相較而言,地址挖掘是一個只適合小範圍分享的技術活,敘事交易則需要觸及越多人越好,畢竟共識才是敘事的核心。
260.47K
好了,Pump開盤,截至目前鏈上價格$0.0058,不管你是套保還是直接打的,只要參與公售,都賺了。
我在8號Gate界面洩露後第一時間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半個月前想重倉,即使當時市場份額被Bonk平臺超過,也依然會選擇參與。
評論區什麼畫風呢,陰陽怪氣的,冷嘲熱諷的,造謠我收錢打廣告的,甚至直接人身攻擊的。
現在看看,誰是小丑,為什麼我能單幣A9而這些人連餵飯都吃不上?
Skill issue.





0xSun2025年7月8日
Gate的Pumpfun公售頁面提前洩漏了,從各個數據來看大概率是真的,7.12開始,持續三天或者募完結束,估值4B,公售15%,募$600M,應該是已經完成了一輪面向VC的發售。
半個月之前我一直認為這次$Pump公售是非常大的機會,作為本輪唯二現象級產品,Hyperliquid目前40B,即使Pump在各方面對比Hype都要打個折扣,依然是現金牛,大資金幹進去吃個50-100%是很有機會的。
但比較尷尬的是這一週LetsBonk來勢洶洶,甚至在市場份額上反超了Pumpfun,這讓$Pump對標的代幣從40B的$Hype變成了1.9B的$Bonk,天花板肯定是會受到影響的。
目前依然會選擇參與公售,具體上多少就要結合具體的代幣經濟學和到時候的發售速度決定了。

240.07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