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Adrian
實習生 @Newmangrp,@newmancapitalvc。@0xeorta。NBA 垃圾話。BlackRock,我的前爸爸。我在這種文化中,是嗎?2025年建造。
Adrian 已轉發
今天剛看完了瑞銀的策略報告,大概來講講:
報告中核心論點是:市場漲得太高、太快、太集中、太擁擠了,現在有點“懸”。不適合衝動進場,反而該想想怎麼防守,甚至適度減倉。
整體上,這份報告傳遞的一個最重要的信號就是:“大部隊已經衝到最前線了,後面沒啥人跟了,如果前面一慌,踩踏就來了。”
這怎麼講呢?咱們細拆下去看。
📌 1️⃣倉位太擠了 —— CTA基金“滿倉衝鋒”
報告中提到,搞量化交易(CTA)的那些系統性基金,現在美股的多頭倉位已經堆得非常滿了,到了92分位,這啥意思?
你可以理解成:這幫人歷史上有100次建倉,這次是排在前8名最激進的。
也就是說,他們基本上沒什麼“再買的餘地”了,只能賣。
而這類基金最大的特點是啥?動作快、方向狠,風一吹草動,就全體調頭。
如果未來市場一出問題,這些CTA一反手賣,那就不是小調整,是踩踏式的下跌。
📌 2️⃣市場漲得太集中 —— 就靠幾個科技大佬撐著
報告還提到一個非常危險的結構性問題:整個標普500的上漲,幾乎就靠幾家科技巨頭在撐。
舉個最直接的例子:
• 7月整個標普500漲了2.8%
• 英偉達一個公司就貢獻了其中的42%
再看權重:標普500裡,前十大公司就佔了40%的權重,微軟和英偉達加起來就15%!
什麼意思?其他490家公司其實根本沒怎麼漲,甚至還在跌。
這種“漲在幾個頭上”的市場,很容易失衡。
• 要麼這幾個巨頭繼續飛——但現在估值已經不便宜了
• 要麼一旦它們補跌——整個大盤直接跪
📌 3️⃣內部在分化,板塊在輪動,風格可能要變了
報告還提到:
• 市場內部的風格已經開始變了,消費和醫藥板塊有劇烈輪動
• 有些跌慘的板塊開始有人抄底了
• 那些漲瘋的AI、科技,反而有點開始獲利了結
所以我自己的理解是:風格輪動可能來了,均值迴歸在逼近。
📌 4️⃣資金流向正在悄悄變
你別看大盤還挺穩,資金已經在悄悄“換位”了。
• 歐洲資金:開始淨賣出了,尤其賣消費和銀行
• 美洲:買的是媒體、零售、REITs、半導體
• 亞太:買的是半導體、電信、航空
我看到這兒的理解是:投資者正在悄悄地降低風險,換防禦品種,佈局輪動。
📌 5️⃣美元空頭交易太擁擠,反彈會帶來踩踏
這點瑞銀特別提醒了:做空美元的交易現在非常擁擠,一旦美元反彈,空頭平倉的踩踏會帶來巨震。
一旦出現這種局面:
• 美元上來了
• 美股特別是科技股反而會受壓
• 反而是歐股、價值股等低位資產可能受益
📌 6️⃣季節性不利,波動可能放大
這點我自己也挺關注,每年8月、9月都是比較危險的時點。
• 8月是VIX波動率一年裡漲幅最大的月份
• 9月是股市全年表現最差的月份
而現在呢?
• 市場真實波動率(比如VIX)還很低
• 但倉位那麼高、集中度那麼大
就像一根繃緊的弦,沒事的時候它安靜,但一下“風吹草動”,就可能斷了。
整體來看,跟我們策略是一致性的,最近臨近8月,我們都在提示一些風險,儘量別追高,要防守,甚至要做利潤保護的對沖。
報告中提到:
• 這是今年他們瑞銀第一次對市場“極度謹慎”
• 建議採取“顯著淨空頭策略”,或者至少“防禦性姿態”
作為我個人,我的一些策略建議:
短線操作上:
• 不追高,反彈就減一點
• 會考慮用期權做一點保護
• 保持靈活,如果有急跌,看看有沒有錯殺機會
中期思路上:
• 重點觀察賽道輪動和ETF上架
• 關注一些被錯殺、有估值優勢、跌出價值的板塊和個股
• 也會盯著美元和美債走勢,看看有沒有更大的宏觀變盤信號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97.48K
如果你對一個項目及其創始人持樂觀態度,擁有它的代幣,擁有它的NFT,擁有它的股權。擁有一切。

MoonCat8月6日 13:57
I own around 0.25% of equity in @RektBrands
This was gifted to me for free because owning a lot of @RektguyAI
$REKT is obviously killing it, but the equity is a different play
The only way to “exit” it most likely is by either
1) Rekt being sold to a global drinks brand
2) Bringing Rekt to the public markets through an IPO
I expect number 2 to happen in lets say 5-10 years when Rekt is a global brand
That 0.25% could turn into millions
At 1 billion its 2.5 million
At 10 billion its 25 million
At 100 billion its 250 million
Kind of insane if you think about it for a free gift if/when that happens
5.77K
我認為大多數人對零售投資者參與私人投資的興趣過於想像。零售投資者希望獲得快速且相對確定的回報,就像預IPO一樣,這最適合零售投資者。
Space X,OpenAI?我懷疑零售投資者的需求是否巨大。為什麼?它們被炒作,但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並不是說沒有需求,因為像Destiny Tech100(持有51%以上的Space X)這樣的項目確實對淨資產值有顯著溢價,但流動性並沒有那麼瘋狂。交易量並沒有那麼大。
《堡壘之夜》一直是最大的遊戲標題,Epic Games幾年前融資了一輪,但沒有跡象表明會進行IPO,估值已經回落了很多。Klarna?Kraken?自上次融資以來已經過去了好幾年,我認為內部收益率可能比美國股票還要差。
關鍵是這些私人投資實際上是極其風險的,即使有交易市場,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任何有意義的流動性。說實話,這很困難,因為幾乎沒有信息來為它們定價,因此市場基本上是由供需驅動的。
無論如何,我真的認為僅僅推出一個只交易預IPO的平台會有更好的市場契合度。
2.01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